?適用范圍
以二級處理再生水為水源的大田和設施農作物滴灌系統以及園林綠地滴灌 系統。
基本原理
該技術針對再生水滴灌系統運行過程中細菌、藻類及有機物等化學物質形 成的生物堵塞,利用氯的強氧化作用,定期對再生水進行加氯處理,起到抑制 灌水器流道中細菌生長、減緩生物膜的形成或分解的作用,從而防止和減輕生 物堵塞危害,有效提高再生水滴灌系統性能和運行管理水平。
關鍵技術或設計特征
(1)加氯原料與裝置
加氯裝置選用控制精度較高的施肥裝置,如比例施肥泵等,但不能與加酸 和施肥同時使用。加氯裝置布置在過濾器的上游位置,以防止細菌和藻類在過 濾器內生長,同時也可過濾加氯處理可能產生的沉淀,如嗜鐵、錳細菌氧化灌 溉水中的鐵和錳形成的沉淀。從使用方便及安全角度考慮,加氯原料可選用 NaOCl。
(2)加氯方法與優化運行參數
根據水質狀況每周一次或每月一次進行加氯處理,加氯濃度范圍根據再生 水水質狀況取 0.2-2%。為了保證加氯的有效性,每次加氯的時間應不少于 1 h,以保證氯與再生水中污染物有充足的接觸和反應時間。加氯周期應根據灌溉 水質狀況和灌溉頻率綜合考慮確定,加氯周期以不超過兩周為宜。
加氯過程中需要通過余氯測試來判斷和調整加氯濃度范圍是否適當。定期 注入氯的濃度在 1%左右時,系統末端余氯濃度范圍為 0.2-0.3%;余氯濃度的變 化取決于灌溉水質狀況。余氯測試應在加氯開始 10- 15 min 后在系統最遠端的滴 頭或沖洗閥門處,用便攜式余氯測試工具測定出流水中的余氯濃度, 如余氯濃 度超出范圍則需調整加氯濃度,重新計算加入量。
每次開始加氯處理前先灌水 10 min 以上,以保證系統運行的穩定,加氯處 理完成后再根據設定的灌水量灌水 10-40 min 沖洗管網。
在加氯過程中,當灌溉水的 pH 值超過 7 時需要加酸,將灌溉水的 pH 值調 整至 6.5-7。加酸的原料可選用鹽酸、硫酸、硝酸、磷酸和酸性氮肥(如硫酸尿 素)等。
上一篇: 兼氧膜生物反應器技術
下一篇:精量灌溉決策與控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