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情況下,醫院污水需要集中收集,經醫院內部的醫療污水處理系統處理消毒后,流入城市污水管網,再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可作為最終水排放。其中,醫療污水處理的過程包括網格處理(剝離顆粒較大的雜物,如石塊、塑料袋等。)、生化處理(好氧部分)和厭氧處理(厭氧部分,好氧和厭氧過程均可達到有效殺菌),之后進行24小時沉淀處理,加藥消毒(此階段一般使用活性氧消毒粉),從而監測COD、BOD等相關指標的達標情況。另外,在集中處理之前,醫療污水是通過專門的管道收集的,這個過程一般是封閉的。
醫療污水處理原則:
1)全過程控制原則。對醫院污水產生、處理、排放的全過程進行控制。
2)減量化原則。嚴格醫院內部衛生安全管理體系,在污水和污物發生源處進行嚴格控制和分離,醫院內生活污水與病區污水分別收集,即源頭控制、清污分流。嚴禁將醫院的污水和污物隨意棄置排入下水道。
3)就地處理原則。為防止醫院污水輸送過程中的污染與危害,在醫院必須就地處理。
4)分類指導原則。根據醫院性質、規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區差異對醫院污水處理進行分類指導。
5)達標與風險控制相結合原則。全面考慮綜合性醫院和傳染病醫院污水達標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時加強風險控制意識,從工藝技術、工程建設和監督管理等方面提高應對突發性事件的能力。
6)生態安全原則。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減少處理過程中消毒副產物產生和控制出水中過高余氯,保護生態環境安全。
醫療污水處理工藝:
根據醫院的規模、性質和處理污水排放去向,進行工藝選擇。主要采用的工藝有三種: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簡易生化處理。醫院污水處理一般采取工程設計、建設及驗收的操作與管理辦法,其處理設施需經過一定時間的試運行,處理效果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化學法治理需經一個月的試運行,二級生化法處理需經三個月以上的試運行。因此,小型綜合醫院(主要包括城市衛生服務社區、鄉鎮衛生院)亟需尋求一種資金投入較少、建設周期較短、安全穩妥達標的技術方案(設備)。
通常采用物化+生化方法處理,主要工藝有: 絮凝沉淀(物化)+水解酸化(生化)+深度氧化(生化)+消毒---達標排放
絮凝沉淀(物化)+水解酸化(生化)+MBR(生化)+消毒--->達標排放
物化:主要是讓微生物無法分解的有害沉淀,將絮凝劑、混凝劑等化學藥劑加入污水,將有害物轉移至污泥,通過處理污泥達到目的。
生化:是人類發現自然界水體中的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能力,分析總結出:不同環境下的微生物能分解不同有害物,一般采用的是厭氧菌+好氧菌培養,即水解酸化和深度氧化。
上一篇: IDE智慧型生活污水處理成套設備
下一篇:沒有了